当前,全球经济陷入多重困境:就业困难、消费疲软、婚育低迷、人口结构失衡,贫富差距扩大,社会焦虑情绪蔓延。在这些问题的背后,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推手正在持续发力——银行部门对货币发行权的长期垄断。
本文基于《国家经济学宣言》预印本提出:唯有打破这一垄断,实行“生育铸币制度”改革,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经济困局,为人类社会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。这不仅是一项制度创新,更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深层变革。
一、现状分析:全球正在面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
2025年全球贸易战全面爆发。这不是偶然冲突,而是系统性危机的阶段性结果。它背后,是各国经济普遍面临销售、就业和婚育困难;各国政府和人民负债严重,贫困化趋势加剧;各主要经济体的结婚登记和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,离婚率攀升。
以中国为例,2025年3月青年失业率高达16.1%,大量高校毕业生难以实现稳定就业;2024年离婚率高达43%,大量婚姻难以维持;预计2025年新生儿数量将跌破800万人,已不足以长期维持7亿人口规模,并且这不是最低,还会有更低。
这些数字预示着社会再生产链条正在逐步断裂: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,使消费需求持续萎缩,造成更大的销售、就业和婚育困难,形成恶性循环。
以上问题反映出全球正面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,并且危机正在逐步深入,今后还会有持久和更加剧烈的动荡。
二、核心观点:银行货币垄断是经济困境的根源
自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以来,各国逐步建立起以银行信贷扩张为核心的货币创造机制。这种机制使银行部门实质上垄断了国家货币——它们把货币印出来占为己有,拿去买入外汇、股票、黄金和放贷,把大量的国家经济产出圈入银行的后院,变成了金融资产。这样,银行部门通过印钱,占有了不计其数的外汇储备、股票、黄金和债权资产。
先以日本为例。截至2024年3月,日本央行发行货币买入了2580亿美元的股票,是日本股市的最大投资者,还通过货币发行持有1.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、765吨黄金和不计其数的日本国内债权。
再以中国为例。截至2023年底,中国央行通过货币发行持有3.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2235.41吨黄金,而全国银行系统通过货币发行持有的国内债权规模超过200万亿元。
其他国家的情况大体相同。
由于天上不会掉馅饼,以上银行部门错误地成为超级有产者,必然使无数人民成为债务人和穷人。所以,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困境的根源。
三、钱从哪里来:货币本质是劳动力,主权属于人民
《国家经济学宣言》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突破:货币的本质是劳动力,是人民生育孩子的果实,是生育劳动的结晶,其主权理应归属于人民。
具体而言:货币不是银行的负债凭证,而是人民生育劳动的价值体现;父母生育孩子需要巨大投入,因此国家应当把增量货币作为经济回报发还给育儿家庭。
当前银行货币垄断制度是对人类生育劳动的系统性剥削,使广大人民的生育劳动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,造成居民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、消费能力萎缩,使大量人口失去了维持正常生育的条件,最终导致经济陷入困境。
四、现实影响:银行货币垄断的四大危害
各国银行部门通过对货币发行权的长期垄断,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国家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向,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严重危害:
1.剥夺消费能力:银行把大量货币印出来放贷,而不是交还给育儿家庭,使人民负债严重、消费受限,导致企业开工不足、就业困难。
2.损害民生福祉:银行通过货币发行,把大量外汇、黄金、股票和债权资产被圈入银行体系,削弱了社会保障能力,加剧婚姻和生育困难。
3.引发通货膨胀:银行可以滥发货币,造成物价上涨。其实质是摊薄单位货币的劳动力价值,是变相从人民手中拿走货币。
4.制造贫困陷阱:无数无数人民手里没有货币,无法发动生产,长期处于贫苦状态。
回顾历史,1929—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正是由银行货币垄断所引发。如今,随着各国政府与民众债务攀升、新生儿数量锐减、贸易战全面爆发,全球经济再次站在了崩溃边缘。
五、历史镜鉴: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源于同样的制度缺陷
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前,美国银行系统同样掌控货币发行权,通过信贷扩张制造虚假繁荣。由于人民消费能力严重不足,造成了大量的商品积压。当泡沫破裂后,实体经济迅速崩塌,工人大量失业,社会动荡不安,最终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。
此后,各国政府通过向银行部门借钱来搞消费和建设,削弱了银行货币垄断,缓解了部分矛盾。但由于“银行垄断货币与人民缺钱生育”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,因此只是延缓了危机爆发的时间。
六、创新主张:建立“生育铸币制度”
《国家经济学宣言》提出建立“生育铸币制度”,取代银行货币垄断制度。这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发行制度,它将货币发行与人口再生产紧密结合,旨在恢复货币的社会属性和公平分配功能。
其核心理论包括:人民生育孩子产生货币,货币主权属于人民;孩子不仅是家庭成员,更是未来劳动力、消费者和纳税人;生育是基本人权,国家有责任保障人民的生育权与养育条件;把增量货币直接发给育儿家庭,是一种新的按劳分配形式等等。
唯有把增量货币发行给人民生育孩子,才能产生真实的消费需求,推动充分就业,实现经济增长,平衡国际收支,解决贸易冲突。
七、改革路径:让货币主权回归人民
(一)改革目标
国家只通过生育补助的唯一方式发行货币;用人口消费力带动就业增长;以内需为主驱动国家经济发展。
(二)主要措施
1.货币定向发行:央行每月定量发行货币,全部通过国家社保部发给育儿家庭,形成人民的原始存款。
2.控制信贷规模:人民有多少原始存款,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,就最多只能放出去多少贷款,并通过央行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到50%来实现。与此配套,央行补充发行货币,交给社保部,分散存于各大商业银行,用于填补存款准备金差额。再把央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全部转移给社保部,变成社保部在商业银行的存款。社保部把这两项存款首先用于还清各级政府的历史债务,剩余部分可以平分给广大人民,用于化解人民债务和提振消费。
3.资产回流人民:将央行囤积的外汇、黄金和股票划转社保部,通过技术措施逐步变现后,用于育儿补助;
4.覆盖全周期:生育补助的发放时段大致是0到22岁,涵盖孩子的主要成长阶段;国家实行夫妇2孩补助基本政策,并根据当年人口形势,可选择性地补助优先申请的夫妇新生3-4孩;不分地区和民族,每孩补助标准相同。
(三)预期收益
以上改革将带来以下重大成果:
1.彻底破除银行货币垄断,终结金融资本对人民的奴役;
2.货币主权回归广大人民,激活实体经济发展;
3.杜绝银行滥发货币,不再通货膨胀;
4.减少对外资外贸依赖,构建内需驱动型经济;
5.人民不再销售、就业和婚育困难;
6.把人民的结婚和生育率提高到正常水平,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;
7.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;
8.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,迈向更高层次的社会文明形态。
八、未来展望:开启人类文明新纪元
如果“生育铸币制度”得以实施,人类社会将终结持续数千年、以经济掠夺为实质、以垄断铸币为核心、以武力争夺和制度控制为手段的暴力文明,进入“生育文明”新纪元。
在新纪元里,货币不再由少数人垄断,而是由人民生育主导;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与资本扩张,而是依靠人民消费与人口再生产;国家不再是统治工具,而是组织人民进行内部生产的经济共同体。这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国家文明,是一个富足、和谐的“桃花源社会”,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文明形态。
九、吹响改革的号角
当前全球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,必须从制度层面寻求突破——只有打破银行货币垄断枷锁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“生育铸币制度”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,挑战了传统货币体系的核心逻辑,也为解决当前全球性经济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尽管这一设想尚需进一步论证和完善,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改革方向。
我们呼吁经济学家、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这场关于“钱从哪里来”的根本性讨论。唯有重新定义货币的本质是劳动力,确立其主权属于人民,我们才能走出周期性危机,迈向一个更加公平、可持续的未来。
欢迎进一步阅读《国家经济学宣言》,了解更多细节。
点击下载《国家经济学宣言》文本(用word或wps打开)
点击下载《国家经济学宣言》压缩文档(解压后使用,里面是文本)